张老师最新微密圈是怎么回事?这么火?
最近朋友圈刷到最多的就是张老师的微密圈内容,连我这种平时不咋关注知识付费的人都被勾起了好奇心。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又是哪个网红搞的付费割韭菜套路,结果点开几个截图一看,好家伙,连我隔壁开水果店的王叔都在群里转发他的内容,还配文"这老师真敢说"。
这事儿得从上周三说起。我午休刷手机,看到前同事小刘发了个朋友圈:"张老师新发的微密圈太刺激了,建议下载下来当传家宝"。本来以为是标题党,结果点开评论区,好几个人都在说"终于等到这个内容了"。我这才发现他最近更新的内容全是实名爆料——具体涉及哪些领域我不能直说,但大概就像你突然发现某位经常在电视上露脸的专家,私下聊天记录被曝光那种感觉。
要说这微密圈火起来的原因,我观察下来有三点特别有意思。第一是内容尺度拿捏得够准,既不像某些平台那样动不动就被和谐,又比普通付费社群敢说真话。比如他上个月提到某行业潜规则时,直接拿自己早年当顾问的经历举例:"当年给XX集团做方案,会议室空调开18度不是怕我们热,是怕我们脑子太清醒。"这种带自黑的爆料,谁看了不想点个收藏?
第二是互动玩出了新花样。听说他最近搞了个"付费问答盲盒",用户花9.9块提问,回答可能用文字、语音甚至视频形式呈现。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跟我说,他提了个关于行业趋势的问题,结果收到段三分钟的Rap回复,现在这段音频已经被圈内人当暗号用了。
不过最让我意外的还是传播方式。以前这类付费内容都是闷声发大财,但张老师团队好像特别懂"留钩子"。他们每周会放出一部分免费内容,但总在关键处戛然而止。就像上周那篇分析行业黑话的文章,最后突然插了句:"想知道怎么用这些暗语反向拿捏甲方?下期咱们聊聊我当年被投资人坑了200万的故事。"这谁顶得住啊?我朋友圈里做市场的老李,愣是把这段话手打出来发了九宫格,配文"懂的都懂"。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事儿不靠谱。我表弟昨天还跟我吐槽:"这不就是高级点的标题党吗?"结果晚上十一点,我发现他微信头像出现在张老师微密圈的访客记录里。这事儿就跟当年大家嘴上说讨厌拼多多,背地里都在砍一刀似的,身体可比嘴巴诚实多了。
要说有没有翻车的情况,还真让我逮到个乐子。上周某大V质疑张老师的内容真实性,结果人家反手晒出十年前的工作证和项目合同,评论区瞬间变成大型认亲现场——"原来当年那个方案是您做的?我们公司现在还当经典案例呢!"这波操作看得我直呼内行,简直比追连续剧还刺激。
现在每天早高峰的地铁上,都能看见有人捧着手机看他的微密圈更新。我同事小王甚至定了闹钟提醒,生怕错过最新动态。不过最魔幻的还是前天,我去楼下便利店买水,听见收银阿姨跟人唠嗑:"张老师今天发的你看了没?我闺女说要把那段话抄下来当毕业论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