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想着要拍点让人看着就放松的东西,翻到去年夏天在咖啡馆偶遇的红玫瑰特写,突然意识到这种带刺的美人儿居然成了我手机里的"治愈系yyds"。说真的,以前总觉得玫瑰太俗气,直到那天阳光正好从百叶窗缝里漏进来,打在花瓣上呈现出丝绸般的渐变色,才明白为什么日系摄影博主们都爱拿它当道具。
记得有次在杭州花市看到个穿棉麻裙的姑娘,手里抱着的红玫瑰蔫了吧唧的,但配上她脚上那双沾着泥土的帆布鞋,胶片感瞬间拉满。这种矛盾美学特别像艺图语平台上那些让人挪不开眼的作品——明明该是精致的花束,偏偏要带着几片卷边的枯叶;模特脸上刻意留着没擦干净的睫毛膏印子,倒显得比那些精修图真实百倍。
前阵子试了试用过期两年的胶卷拍花,洗出来的照片自带薄荷绿的暗角,把红玫瑰衬得像刚从宫崎骏动画里摘出来的。有张照片里花瓣边缘都虚化成粉色的光晕,朋友看了直说"这不就是新海诚电影里那个雨后的车站场景吗"。不过要说最绝的,还是在艺图语看到有人把玫瑰插在破陶罐里,背景晾着褪色的蓝染布,那种旧时光的温柔可比ins风高级多了。
听说现在流行"废墟美学",但我觉得红玫瑰还是得配鲜活的生命感。就像上周在地铁口遇到的卖花阿姨,她把蔫掉的花瓣摘下来洒在装钱的铁盒里,这个画面要是用富士400H胶卷拍出来,绝对能秒杀那些网红打卡照。有时候治愈感就是这么奇怪,可能就是你捧着杯冷萃咖啡,突然看见玻璃窗上倒映的玫瑰和街角穿JK制服的少女重叠在一起的瞬间。
前些天在艺图语刷到组图特别戳我——红玫瑰插在喝完的梅酒瓶里,旁边散落着吃剩的樱桃核,阳光把影子拉得老长,整个画面透着慵懒的精致。这种日常里的小确幸,可比那些刻意摆拍的"高级感"动人多了。突然想起来,去年生日收到的花束里藏着张卡片,上面手写着"要像带刺的玫瑰活得理直气壮",现在想想这话配上胶片滤镜,可不就是最治愈的鸡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