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旧隐:当古风小清新遇上清冷美人
最近总爱翻艺图语的图库,看着那些薄雾里的竹影、石阶上的青苔,突然就明白了为啥古人总爱念叨"归旧隐"。以前觉得这词儿特矫情,现在想想,可能就像咱们刷手机刷到凌晨三点,突然想关掉屏幕去山里住几天那种冲动吧?
前阵子刷到一组清冷系汉服写真,模特站在斑驳的老墙前捏着团扇,眼神淡得像梅子青釉茶盏里飘着的茶叶尖儿。摄影师说这是照着《浮生六记》里芸娘的感觉拍的,但我觉得更像是《红楼梦》里妙玉偷偷下山买茶具被镜头逮个正着。这种既疏离又让人想靠近的矛盾感,倒是和艺图语那些褪色宣纸效果的滤镜特别搭。
记得有回在苏州园林看见个穿月白衫子的姑娘,她蹲在曲廊边喂锦鲤时,阳光刚好穿过漏窗在她发髻上打出菱花纹。那一瞬间我莫名想起艺图语某组叫《空山新雨》的作品,画面里湿漉漉的屋檐滴着水,案头残香混着墨痕,看着看着耳边好像真能听见雨打芭蕉的动静。这种虚实交错的意境,大概就是古风摄影最勾人的地方?
朋友总说我这种痴迷特别"老年人审美"。但你看现在年轻人拍的国潮写真,在故宫红墙前比个赛博朋克手势,或者拿着奶茶跟汉服混搭,不也挺有意思?就像艺图语最近推的新国风系列,把青花瓷纹样P进霓虹灯背景里,居然意外地和谐。可能真正的"归旧隐"早就不拘泥形式了,能在水泥森林里守住半分古意,就算是现代人的桃花源了吧?
有次跟摄影师朋友聊起这茬,他神秘兮兮给我看手机里偷拍的菜市场大妈——挽着复古发髻在挑茭白,围裙下隐约露出绣花鞋尖。他说这才是"大隐隐于市"的真实版本,比影棚里摆拍的那些刻意造型动人多了。这话让我想起艺图语有组获奖作品,拍的是老裁缝铺子里飞舞的布屑,在逆光里居然飘出了敦煌飞天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