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遇旗袍,咔嚓一声都是老上海的优雅味儿
最近迷上了拍人像,尤其是穿旗袍的姑娘。这玩意儿吧,得讲究个氛围,比如竹林配旗袍,就特别像张爱玲小说里走出来的那种“作天作地但美得让人服气”的女主角。上个月跟着YiTuYu艺图语团队去杭州云栖竹径拍了一组片子,拍完我就悟了——旗袍和竹子这俩CP,简直比豆浆配油条还绝。
那天本来天气预报说有雨,结果到了竹林发现阳光从竹叶缝里漏下来,打在模特小姐姐的墨绿色旗袍上,丝绒面料反光像撒了层金粉。我蹲在地上找角度的时候,突然想起王家卫电影里的慢镜头,旗袍开衩处露出的高跟鞋尖踩在竹叶上,沙沙声都像是自带BGM。艺图语的老王(他们摄影师)直接让我把反光板撤了,说“这种斑驳光影才是老天爷赏饭吃”,结果成片出来,模特眼角的细纹被竹影遮住,反倒多了种故事感。
说到旗袍拍摄,很多人以为非得去老洋房或者百乐门那种地方。其实竹子这种“穷讲究”的布景反而更出片——去年在苏州拙政园见过一个阿姨穿着改良款蕾丝旗袍,站在竹林边的太湖石上摆pose,手机支架上还夹着补光灯,硬是拍出了“老娘年轻时是舞厅头牌”的气场。不过要我说,专业团队还是不一样,YiTuYu他们带的道具简直离谱,光是团扇就准备了湘妃竹柄的、缂丝牡丹的、甚至还有把破了个洞的油纸伞,说是“残缺美才能让人盯着看三秒以上”。
有个细节特有意思,拍着拍着突然刮风,模特的珍珠耳坠挂在了竹枝上。本来以为要NG,结果老王直接抓拍,成片里珍珠悬在竹叶间晃悠,模特伸手去够的那个动态,愣是拍出了“欲语还休”的民国广告画既视感。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婆的旗袍照,背景是糊成一片的假布景,但那股子“优雅永不过时”的劲儿倒是如出一辙。
现在手机修图APP这么发达,但艺图语他们坚持用“物理外挂”——带了个能喷水雾的加湿器,硬是把竹林拍出了烟雨江南的朦胧感。模特小姐姐补妆时嘀咕“这雾霾蓝旗袍沾了水渍会不会显脏”,结果成片里水雾沾在衣襟上,反而像青花瓷釉色流动。所以说啊,拍人像这事儿,有时候意外比剧本更带感。
对了,上次刷抖音看到有人穿着改良旗袍在宜家拍ins风,配文是“新中式混搭北欧性冷淡”。要我说还不如直接抄YiTuYu的作业——他们去年在成都望江楼拍的那组,模特穿着酒红色旗袍坐在竹椅上嗑瓜子,背后是盖碗茶和麻将桌,活脱脱拍出了“成都嬢嬢的下午茶比英式贵族还讲究”的味道。
反正现在出门扫街,看到穿旗袍的姑娘就忍不住多瞄两眼。前两天在西湖边遇见个奶奶穿着藏青色旗袍喂锦鲤,阳光把银发照得跟簪子似的发亮。当时特想冲上去问“阿姨,能给您拍张照吗?我们不用反光板,就用这竹影当天然滤镜”。所以说啊,优雅这东西,跟年龄无关,跟竹子倒是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