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桃泡芙网红热度持续攀升,什么造就她的吸引力?
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玫桃泡芙的名字挂在热搜上。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卖甜品的账号,点进去才发现是个笑起来像糖霜融化的小姐姐。说真的,她的视频没啥惊天动地的剧情,但就是莫名其妙让人刷到停不下来。这姐们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全网追着喊“老婆”?
我观察了一阵子,发现她火得特别“不讲道理”。比如上个月她发了个在家煮泡面的视频,背景音乐还是十年前的《小苹果》,结果点赞直接破百万。评论区一堆人喊着“第一次看人煮泡面看饿了”,甚至有人调侃“建议康师傅找她代言”。后来我才知道,她煮面的时候不小心把面饼掰碎了,结果直接改成了炒面,还对着镜头说“翻车翻成新菜谱,这波不亏”。 这种又憨又真实的操作,反而让人觉得像是闺蜜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样子。
不过光靠“憨”可撑不起顶流的位置。我发现她特别擅长“用普通场景搞出反差感”。比如前阵子她拍了个在菜市场买西瓜的视频,别人都是挑瓜拍瓜,她倒好,直接和卖瓜大叔来了段即兴Rap。大叔操着一口方言喊“包甜!”,她接一句“包熟吗?我买瓜可不想当猹!”——好家伙,评论区直接炸出几千条《闰土与猹》的梗。这种接地气又有梗的互动,比那些刻意设计的剧本杀多了几分烟火气。
说到粉丝粘性,玫桃泡芙的评论区简直像个大型养成游戏现场。有一次她直播时随口提了句“想试试穿汉服跳舞”,结果第二天粉丝就给她P了张《甄嬛传》造型的图,配文“钮祜禄·泡芙”。最绝的是,她真的买了套汉服,穿着跳了段《极乐净土》,动作僵硬得像刚复活的兵马俑,弹幕却疯狂刷“可爱到缺氧”。 这种“你要啥我给啥,但给的方式很离谱”的宠粉模式,反而让粉丝觉得参与感爆棚。
不过话说回来,她也不是没被吐槽过。有人觉得她的视频“太日常”,甚至说“换个脸早凉了”。但玫桃泡芙的回应倒是挺有意思——她直接开了场直播,素颜顶着鸡窝头说:“我要是哪天不‘普通’了,你们还会看吗?”结果当天直播间人数破纪录,礼物特效闪得人眼睛疼。这波操作让我想起小时候考试故意写错题,结果老师反而夸你诚实。
现在很多网红都在追求“精致感”,但玫桃泡芙偏偏反其道而行。她直播吃火锅会蘸料溅到衣服上,拍旅行Vlog能迷路到城中村理发店,就连和品牌合作推广护肤品,都要先吐槽“这瓶子长得像我家酱油瓶”。这种“不端着”的态度,反而让人觉得像是身边那个总出糗但人缘超好的朋友。
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她的“留白式营业”。别的网红恨不得每天发十条视频,她却经常消失三五天,再突然冒出来说“去乡下帮奶奶挖红薯了”。粉丝不但不催更,还在评论区晒自己挖红薯的照片,硬生生把话题刷上热搜。这招有点像饥饿营销,但用在她身上,倒像是朋友间“你不找我,我也不烦你”的默契。
当然,也有人质疑她背后有团队包装。但仔细想想,那些爆火的梗实在太难复制了。比如她去年冬天拍雪景,不小心滑倒摔进雪堆,第一反应不是删视频,而是把手机架在树枝上,对着雪坑喊:“有人吗?救救孩子!”——这种即兴反应,真不是编剧能提前写好的剧本。
要说玫桃泡芙最大的吸引力,可能就在于“她活成了普通人向往的样子”。不用端着女神的架子,不必维持完美人设,就连翻车都能翻出喜剧效果。在这个人均焦虑的时代,看她视频就像喝杯加了三块方糖的奶茶——虽然知道没啥营养,但就是甜得让人忍不住咧嘴笑。
最近听说她开始尝试拍短剧,结果第一集就安排自己演个被外卖小哥撞倒的倒霉白领。弹幕全在刷“建议直接本色出演”。不知道这次是继续翻车,还是翻出新高度,反正我已经准备好瓜子等着看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