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里是草莓粥粥,其实我到现在都想不通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爱看我在镜头前用重庆话唠嗑。记得最开始拍视频纯粹是因为半夜饿得慌,拿手机在宿舍录翻唱《爱情买卖》,室友裹着被子冲我喊"别嚎了楼下阿姨要来查寝了",结果这个视频竟然被推上了热门,播放量比我食堂排队时掉的饭卡还难找回来。
要说真正让我出圈的还得是那个重庆话怼杠精合集。那天我在火锅店等位,隔壁桌大哥非说毛肚涮15秒是邪教,气得我当场用方言输出一套贯口。没想到随手拍的vlog播放量直接破百万,评论区全在刷"姐姐骂人的时候像极了我妈催婚时的样子"。后来我才发现大家就爱看我这种"野生感",有次直播时穿件起球的睡衣,弹幕反而夸"这才是真实的大学生活"。
爆红那阵子压力大得离谱,有黑粉说我视频质量像坐过山车——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最惨的是被质疑"只会方言梗",气得我连夜剪了个普通话版吃播,结果粉丝留言"粥啊还是说重庆话吧,你正经起来像被夺舍了"。后来想通了,与其硬凹人设,不如把生活碎片揉进创作里。像上次拍毕业季vlog,前一秒还在抹眼泪,后一秒发现学士服里穿的是海绵宝宝睡衣,这种意外反而成了视频亮点。
要说B站百万粉的秘诀,可能跟重庆火锅底料似的——越熬越香。刚开始总想着要拍"高级感"内容,后来发现观众更爱看我吐槽选修课老师、分享宿舍生存指南。有次心血来潮搞"夺命连环更",连发7天不同主题视频,粉丝都说"这更新频率像极了过年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不过说实话,做视频这事就像在火锅里涮脑花,得掌握好火候,煮老了就没人爱吃了。
现在偶尔翻看早期视频,画质糊得像被泡面蒸汽熏了三年,但弹幕里总有人说"从300粉看到现在"。可能这就是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吧,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在宿舍偷吃自热火锅的姑娘,现在能在生日直播时收到满屏的"重庆话十级学者认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