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刷朋友圈,发现好多人在转若若老师的九宫格自拍。点进去一看才发现,这姐们最近搞了个微密圈专场系列,把朋友圈里的图片视频打包成了全集。说实话以前看她的朋友圈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没想到现在还能这么玩。
记得上个月她发过一组在公园练瑜伽的照片,倒立动作拍得跟武侠片吊威亚似的。评论区有个大哥说"老师这腰是租来的吧",结果她自己回复说"每天靠吃三斤辣条续命",差点没把我笑死。现在想想这些内容要是能打包保存,确实比刷完就消失的短视频实在。
听说她微密圈里还藏着不少"私房菜"。比如去年跨年夜那场直播,本来是要教做蛋糕的,结果面粉撒得摄像头都白了,最后硬是改成了"如何用面粉给猫主子做造型"。我朋友买过她那个《深夜厨房翻车合集》,说比正经教程还下饭。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网上教做饭的那么多,能把翻车现场做成付费内容的,我好像还真没见到第二个。
前两天看到有人吐槽说"现在朋友圈都开始搞付费订阅了"。我倒觉得挺正常,毕竟刷十条朋友圈有八条是广告。像若若老师这种能把日常拍出综艺效果的,与其被广告淹没,还不如直接开个专场。上次她发了个在菜市场砍价的视频,摊主大妈那句"小姑娘你长得像我家走丢的阿拉斯加"直接成了我们办公室的梗王。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种模式走不远。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内容创作者容易陷入"为发而发"的怪圈。就像上个月某音那个很火的吃播,开始天天发大胃王视频,后来被发现是催吐假吃。若若老师倒是一直挺真实,上次直播时口红沾到牙齿上,还特意做了个表情包自黑。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她微密圈里有个《穿搭灾难现场》系列特别好玩。有次她把防晒衣当连衣裙穿,结果被地铁安检员当成可疑物品检查了三次。这种糗事要是放在普通朋友圈,估计早就设置三天可见了。现在做成系列反而成了特色,听说还有人专门学她的"迷惑穿搭法"去漫展玩cosplay。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把五年前的朋友圈都整理出来了。那时候她还在当幼师,发的都是带小朋友做手工的视频。有个用乐高拼马桶的教学视频,现在看还是觉得脑洞清奇。可能这就是个人IP的魅力吧,别人眼里的黑历史,攒着攒着就成了情怀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