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圈和微密圈同一款社交软件,满足你的多样化需求
最近总有人问我:"哎,你手机里装那么多社交软件干嘛?不累吗?" 我心想,这你就不懂了吧!像觅圈和微密圈这种宝藏应用,其实根本就是同一款软件的两种打开方式,就像买奶茶时纠结要加珍珠还是椰果——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啊!
那天我闺蜜小敏刚来上海工作,想找人打羽毛球。她随手在觅圈发了个"找搭子",结果当天下午就组了个8人局。最搞笑的是有个男生穿皮鞋来打球,说是刚从客户那溜出来的,"反正觅圈上也没人认识我"。这让我突然意识到,觅圈就像个隐身斗篷,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不用暴露真实生活。我表弟更绝,去年考研复习压力大,偷偷在觅圈发"求骂醒",结果收到200多条毒舌留言,他说比鸡汤管用多了。
不过说到微密圈,我室友可太有发言权了。她是个汉服爱好者,以前总在朋友圈发穿搭,结果被亲戚说"不务正业"。现在转战微密圈,不仅找到了本地同袍组织,还靠分享妆造视频攒了3万粉。有次她参加线下活动,碰到个阿姨拿着手机问她:"姑娘,你这个紫色襦裙的链接能发我吗?"——原来人家是从微密圈追过来的。你看,这哪是普通社交软件?根本就是兴趣社交的变形金刚!
前两天看到个有意思的帖子,说有人把觅圈当树洞吐槽老板,结果被同事认出来了。本来挺尴尬的,结果发现对方也在偷偷骂同一个领导,俩人现在成了革命战友。这让我想起以前玩贴吧的日子,但现在的软件聪明多了,能根据你的动态推荐相似圈子。我有个程序员朋友,在觅圈上假装萌新问代码问题,结果钓出他们公司CTO的小号,现在俩人天天组队打游戏。
不过要说最戳我的,还是隐私保护做得够狠。之前有个学妹在微密圈分享实习日常,不小心暴露了公司logo,系统直接给她打了马赛克。她跟我说当时吓得心跳180,结果发现虚惊一场。现在她每天发职场观察,居然还攒了波"打工人嘴替"的人设。这可比朋友圈自由多了,毕竟谁想被七大姑八大姨围观动态啊?
说到界面设计,我得夸夸他们的"双面人生"模式。左滑是觅圈的极简风,右滑切到微密圈就变成ins风。我试过同时用两个账号,结果有次切错界面,把给老板的汇报发到了兴趣小组里…幸好撤回得快!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咱们这种"社交精分患者",白天当社畜,晚上变圈内大佬。就像我那个做美妆博主的表妹说的:"在微密圈我是李佳琦分琦,在觅圈我就是个求拼奶茶的懒癌患者。"
最近听说他们还要上线"跨圈匹配"功能,说是能根据兴趣图谱推荐陌生人。我朋友老张跃跃欲试,说要在骑行圈假装萌新,看能不能钓出骑行大神带他飞。不过我觉得吧,这软件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知道现代人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圈子归属感,又不想被现实社交绑架;既要表达欲,又怕被熟人视奸。就像我这种朋友圈三天可见的社恐,居然在微密圈混成了手工圈小网红,你敢信?
反正现在谁问我社交软件推荐,我都直接把这两个APP打包安利。毕竟在这个人均"社交牛杂症"的时代,能同时满足公开分享和隐秘社交的需求,可比喝奶茶选双拼配料实用多了。要不你也下载试试?说不定哪天咱们就在某个兴趣圈子里偶遇了!